悠悠醒来的李世民听到这里,长叹一声:“纵横术能救回大唐江山吗?”
说完,开始絮絮叨叨:“让袁天罡算算,朕的昭陵修在哪里合适,就按照汉文帝的规格修好了,也别放什么贵重物品了。”
连棺材板都被掀了,还放什么贵重物品。
他都想淬毒了。
被太医掐醒的李渊紧接着道:“二郎,把朕的陵寝修得远一点,最好离你的昭陵远一些。”
李世民:“……”
【秦始皇吸纳了朱温的一部分势力后,开始励精图治,这毕竟是大唐,虽然经过了几番清洗,但还是有一些忠于大唐的人。
比如那个留下名字的大唐最后一个忠臣——宦官张承业。
不得不说大唐是真的神奇,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皇帝被宦官掣肘,甚至玩弄于股掌之中,大唐亡后,却是一个宦官为大唐守节尽忠。
历史上的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国,张承业对后梁深恶痛绝,一心一意辅佐李克用父子,并且把复兴唐朝的希望寄托在李克用父子身上。而李克用也打着复兴唐室的旗号,与朱温展开争夺。
但李克用父子是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而张承业想恢复大唐江山,二者之间的矛盾越到后面越鲜明。
李存勖假借皇帝名义便宜行事,开始封赏自己人高官时,很多张承业提拔的下属都做到了尚书,侍郎的位置,已经到古稀之年的张承业,竟谢绝了李存勖封的高官爵位,依旧坚持自己在唐朝时期的官职——河东监军使。
这个官职可能不显赫,但却是大唐王朝授予他的最后一个职位。
李存勖正式称帝的时候,卧病在床七十五岁高龄的张承业让家人把他从晋阳城抬到了魏州前线,试图对李存勖做最后一次劝谏。
在权势面前,李存勖自然是不可能听张承业的,此后,张承业病情愈发严重,一年后病逝晋阳城内。
成了大唐最后一个忠臣。】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心情复杂道:“……想不到大唐最后一个忠臣竟然是个官宦。”
何其讽刺,又何其可悲。
贞观群臣纷纷下跪,“陛下,臣等无能。”
李世民此时的心情低落了许多:“都起来吧,我们哪管得了两百年后的事。”
李唐的子孙守不住江山,难道还能怪开国功臣不成?
他只是可悲罢了,汉亡时,还有那么多的忠臣想匡扶汉室,他的大唐,真真就是人走茶凉。
【这么一个忠臣,在得知李柷求贤若渴,广募人才,想匡扶大唐江山时,他毫不犹豫地卖了李克用,投奔秦始皇。
别看张承业只是一个宦官,但人家挺能干的,为李克用出过不少计谋,干过不少实事,李克用死后又扶持他儿子李存勖和后梁过斗。
除了张承业,秦始皇还得到了另一个人才——冯道,这可是个狠人,五代十国的著名宰相,十朝元老。对没错,你们没听错,是十朝。
比六朝元老郭子仪还要多四朝。
冯道历经四朝十代君王,期间还向辽太祖称过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深谙乱世苟活之道,虽然在被后世史学家骂不知廉耻,奸臣。
但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五代时期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的声望[2]。
绝对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不然也不可能在黑暗的五代十国达成十朝元老的成就。
秦始皇有了这两个人,终于有了像样的班底,开始磨刀霍霍向周边的节度使了。
这边秦始皇进展顺利,开始走上正途。李世民那边开始遇上障碍了,迁都长安后,他发现长安已经不是印象中的长安了。
一问才知道,原来后世以隋唐定都长安,却经常要跑到洛阳就食为由,不再将长安定为国都。
长安在大唐时国都六陷,早已人口凋零,建筑地被毁坏严重,已经不太适合当成京师,隔壁洛阳才是后世心目中的京师。
得知因为唐朝皇帝经常跑到洛阳就食,还多了个“就食天子”的称号。
李世民:……
那大宋为什么不选洛阳定都,选什么开封?洛阳有虎牢关和函谷关两大天险,开封除了黄河外可没什么天险。
大宋皇帝脑子也不机灵嘛!】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脸色涨得通红,是他不想定都洛阳吗?要不是赵光义和一众大臣拦着,他早就迁都洛阳了好吧!!
哪还用得着旁人来指指点点。
“真不想要赵光义这个弟弟,他给大宋带来了多少麻烦。”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就食天子是什么鬼??
“明明天幕也没出现多久,朕就被刺激了这么多次。”李世民捂着闷痛的心口说,“天幕什么时候才开始卖书,再来几回朕真的受不住了。”
房玄龄道:“天幕这回说的书和之前的书好像不太一样,臣也摸不准。